七月,我和北京有一场约会 ——珍贵的影像、难忘的亲子之旅(作者:柳岸闻迪 云南省玉溪聂耳小学 五年级七班)

来源于:知识就是力量
发布时间:2025-08-04 17:03:24
    小字号


七月,我和北京有一场约会 ——珍贵的影像、难忘的亲子之旅

作者:柳岸闻迪  云南省玉溪聂耳小学  五年级七班

        伴着七月的蝉鸣,我怀着激动的心情和妈妈一路向北,来到了首都北京。这座拥有3000多年历史的古都,兼具历史的沉淀与现代的蓬勃活力,古老而美丽。           
        到北京已是傍晚时分。我和妈妈辗转换乘两次,终于从机场赶到下榻的花园饭店,见到了此次北京天地人文科考营的领队老师——山羊老师和梁老师。率真又亲切的山羊老师说的一口好听的普通话,立刻就把几个小时前还在云南的我拉到了现实当中。我对自己说:“嚯,我真的到北京啦……”。北京是一个怎样的地方呢?天安门、四合院、冰糖葫芦、万里长城、颐和园、故宫……。对北京的印象,一开始是从爸爸口中了解的。爸爸年轻时曾到北京的一家医院进修学习了一年。他曾向我讲起在这里生活的点点滴滴。在他的只言片语中,让我对北京的样子有了大致的轮廓。如今身处北京又平添了些许亲切感。爸爸提过北京的中轴线,我们开营的当天,老师也重点讲了北京的中轴线,这下理解得更深刻了。

                                                                                                           

        北京中轴线是当今世界上最伟大、保存最完整的城市中轴线,堪称北京的脊梁。从古至今,许多重要的建筑都坐落在这条中轴线上。它的起点是永定门——明清北京外城的正门。往北走是天桥,过去因河流多,皇上来祭祀时需经过此桥。再往前是正阳门,北京人称之为“大前门”。继续向北,明朝时称大明门,清朝改称大清门,民国时期叫中华门,如今这里矗立着毛主席纪念堂。正前方是人民英雄纪念碑和国旗杆,三者连成一线。之后是5座金水桥和天安门城楼,其后是端门(2015年大阅兵时曾在此迎接外宾)。端门东边是太庙(今劳动人民文化宫),西侧是社稷坛(今中山公园)。再往后是凹字形的午门——故宫的正大门(注:午门并非斩首之地,皇上怎会在自家门口行刑?)。
        穿过午门,进来看到的是金水河,它像一把张开的大弓,上面的五座桥似五支利箭。穿过太和门,就看到前朝三大殿:太和殿、中和殿、保和殿。古人云“无事不登三宝殿”,这里正是皇帝举行重大典礼和家宴的场所。继续向北是乾清门,其后为后三宫,穿过御花园即达神武门(故宫后门)。神武门后的景山,是用修建故宫时挖掘护城河的淤泥堆砌的风水山,山顶的5座亭子,象征金、木、水、火、土。再往北依次是后门桥、地安门大街。终点的鼓钟楼构成古代报时系统,“晨钟暮鼓”便源于此。这条南起永定门,北至钟鼓楼,全长7.8公里的中轴线,不仅串联起北京城的核心建筑,更见证了中华民族的沧桑变迁。现代地标鸟巢、水立方也分列其两侧。       
        了解完北京中轴线。我们的天地人文科考之旅也正式拉开了帷幕。

                图注:手绘的《天·地·人·文》海报(供图/柳岸闻迪)

        第一幕“天”——北京天文馆。“上下四方曰宇,古往今来曰宙”。从人类对宇宙的初始探索到宇宙如何形成,再从浩瀚的银河系到我们居住的地球,八大行星、宇宙起源、行星的形成变化,让我对无边的银河产生了无限的遐想。两千年前,屈原在《天问》中概叹:“遂古之初,谁传道之?上下未行,何由考之?”在太阳系八大行星中,地球是目前已知唯一存在生命的星球。为什么地球上能诞生生命?在老师的引导下,我们层层揭开宇宙神秘的面纱。 
        接着,我们探访了陨石博物馆。我第一次将陨石捧在手心时,感觉真的好奇特啊!我抚摸它,感受着这个天外来客。陨石来自哪里?世界上最大的陨石是不是砸出了最大的陨石坑?恐龙的灭绝到底是不是小行星造成的?若灾难重演,人类会怎么样?带着这些疑问,我一一在这里找到了答案,世界真是奇妙多姿啊,我愿带着无限的好奇与向往迎接生命中的每一次探索和挑战。

图注:天外来星陨石(供图/柳岸闻迪)  

再接下来就是筑梦星辰·奔赴天宫——中国科学技术馆。“脚踏实地,仰望星空”,人类向往星空、向往宇宙的基因早已镌刻于身体中。中国长征火箭家族、火箭结构与发射原理、中国空间站建设、探月工程与火星计划……自古以来我们就怀有飞天的梦想,希望像鸟儿一样在天空中自由翱翔。今天的人类已经开始飞向星空,拥抱宇宙。星际旅行也许在不久的将来成为现实,我心中的太空之旅兴许会梦想成真!

第二幕“地”——中国地质博物馆。在这里我看到了许多美丽的、多姿多彩的宝贝和虚有矿物,了解了地球内外圈层结构,地层中岩石的循环转化以及各种矿物化石。全方面地了解了地球母亲,我更爱咱们赖以生存的地球了。当下与未来,我们更应倡导环保、践行环保,守护我们的地球。

图注:地质宝物(供图/柳岸闻迪)

        第三幕“人”——周口店北京人遗址博物馆。作为中国首批世界文化遗产,这里是“北京人”的故乡,其历史悠久,文化底蕴深厚,是世界上同时期材料最丰富、最全面、最具有代表性的古人类遗址遗存。通过了解古人类的起源和发展历程,早期人类的生活环境、生活方式、工具使用等历史,我对生命演化有了更深刻的认知。 
        在参观国家动物博物馆之前,我一直很好奇:动物标本是怎么做的?怎么保存的?爸爸妈妈是医生,他们曾经和我说过人体解剖标本的制作过程,难道动物标本也是那样做的吗?带着这个疑问,我来到国家动物博物馆一探究竟。在这里,我看到了大熊猫“良良”的标本,了解了我国珍稀动物的分布范围、哺乳动物的分类和鸟类的主要种类。在这里我们看到了许多动物标本,它们静静地或躺或立,虽然已没有了生命,但在无言地告诉我们,它们的故事和曾经的过往。

图注:动物标本(供图/柳岸闻迪)

第四幕“文”——故宫博物院。红墙黄瓦述说着历史的沧桑和变迁,这是此次旅行中我最期待的地方。故宫是世界上现存历史最悠久、建筑面积最大、保存最完整的宫殿建筑群。故宫自明永乐十八年(1420年)建成,到1912年2月12日清宣统帝溥仪退位,历经491年风雨,见证了24位皇帝的兴衰。老师给我们讲了故宫的建筑文化、建筑功能和构造特色等,如榫卯结构、屋脊兽、六种屋顶建筑等。 作为明清两代的皇宫,故宫始终笼罩着神秘的面纱,流传着许多传说。其一,故宫工作人员每次开、关宫门时都是有说法和讲究的;其二,因为紫禁城的宫墙高大,无论太阳如何照射,巷道中总会形成明暗分界的“阴阳道”;其三,传闻故宫每年都要用数吨猪血进行某种特殊维护,这个实在令人费解,有待考证……

图注:故宫掠影(供图/柳岸闻迪)

        对故宫的兴致还未消退,我们就迎来了此次科考的最后一站——慕田峪长城。天公作美,空气不燥、天不热,助力我们登上长城。当我站在长城之上,抚摸着古老的城墙,以前课本上那些关于长城的描摹,此刻都具象化了。我仿佛看到了千年前边塞的金戈铁马、热血沙场的画面。秦始皇统一六国后,整合秦赵燕三国的长城,首次实现万里长城的连贯性。我望着那蜿蜒盘旋、绵延起伏的“巨龙”,感慨人类真是好渺小又伟大啊!我似乎看到了古代工匠在烈日下劳作的身影,他们用双手和简单的工具建造出这举世闻名的伟大工程。提起中国,就会想起万里长城,提起中华文明,也会想起万里长城。毛泽东在《沁园春·雪》中写道:“望长城内外,惟余莽莽。大河上下,顿失滔滔……俱往矣,数风流人物,还看今朝。”是啊,历史的沧桑已成过往,未来的辉煌正等待我们这一代少年去创造……正当我思绪万千时,美妙的一幕出现了:一只彩蝶悄然停落在山羊老师的臂膊上。这幅美好的画面正好被相机记录了下来!好一幅人与自然和谐共处的美好瞬间。后来,我问妈妈,蝴蝶为什么偏偏停在山羊老师身上呢?妈妈说,可能山羊老师身上有灵气,蝴蝶才敢亲近吧!

图注:美好瞬间(供图/柳岸闻迪)

        这一天,长城掩映在细雨朦胧中,城墙外远处的山峦似披上了一层淡淡的薄纱,如羞涩的少女般衬托着长城愈发的雄伟和壮阔。

时间如白驹过隙。7月20日,随着最后一站“长城”落下帷幕,我们的北京天地人文科考之旅也到了尾声,此次科考圆满收官。衷心感谢板牙科考营老师们专业而妙趣横生的授课和引导,让我和妈妈有了一次别开生面的旅行和学习,使这次旅行成为生平难忘的亲子回忆。北京之旅让我体会了大国之美、中华之美。北京厚重的历史也让我看到了人生价值和人生更多的可能。我立志,将来要为考北大而努力!加油,期待下次更美好的板牙科考之旅!

责任编辑:李银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