研学报告-北京四中郑曦云《如何判断火山活动的次数》

来源于:郑曦云
发布时间:2022-12-08 16:12:19
    小字号
全国青少年科普阅读行动
少年地质学家养成记|畅游北京灵溪风景区 感悟地质奥秘
研究性学习报告

课题名称

如何判断火山活动的次数

完成时间

2022年9月15日

负责人姓名

郑曦云

   

北京四中

   

初一

课题导师

苏德辰

(以下部分请用正文宋体 小四,可配合图片)

1.研究目的(Objective

   火山是地下深处的高温岩浆及其有关的气体、碎屑从地壳中喷出而形成,并具有特殊结构和锥状形态的山体,是炽热地心的窗口。火山爆发的威力很大,对周围的地貌、生物影响很大,因此有必要研究火山何时喷发以及喷发次数。位于北京市门头沟区的灵溪风景区,具有丰富的火山地貌特征,有很多侏罗纪的古火山喷发形成的火山岩,适合作为火山研究的研学基地。图片1.png
 

2.研究方法(Methods

    本次研究采用野外调查法,准备了简易版厘米尺、地形图、地质锤、记录本等等。当外力作用于岩石且超过其受力极限时,岩石就会发生破裂。灵溪风景区有多处可见的节理现象,像是把坚硬的岩石切割成积木一样。此处见到两组交叉出现的节理缝,从剖面上看,两组节理缝恰好像字母X”,所以称之为共轭节理。

整3.pngzheng.png
 

 

3.关键数据和科学解释(Results

地球内部的构造运动、地下深处的岩浆活动、地震和火山喷发等有一定的周期性。这些不同因素的周期组合起来,共同影响了地壳的演化和地球的气候,就出现了不同级别的周期性的气候变化。在沉积盆地中形成的岩石,可以忠实记录这些规律性的变化。图1中的递变层理层与其上覆岩层间的叠置关系反映了侏罗纪两期火山的爆发、喷溢和沉积的地质过程。其下部是递变层理层,自下而上,岩石的粒度由大变小,依次出现含安山质集块的火山角砾岩和凝灰质砂岩、粉砂岩。上部白色实线以上,又进入新一轮的火山-沉积演化周期。

整4.png

4 .结论(Conclusions

“燕山运动”期的灵溪正位于一个由断裂构造控制的面积达数百平方公里的火山-沉积盆地中,岩浆活动强烈,火山喷发频繁。灵溪正位于一个大的火山-沉积盆地,曾经接收了周围山体中的大量降水而成湖。侏罗纪晚期,一次大的火山喷发后,大量粒度不同的火山碎屑连同湖周围的泥沙涌入湖中,以浊流的形式冲到湖底,水的流动性迅速降低,碎屑物质快速沉积。在重力与浮力的博弈下发生分选,最重的火山集块和火山角砾率先沉积,之后是粒度稍小的粗砂,最后沉积的是细砂和粉砂,形成下粗上细的递变层理。通过这次研学,最大的收获是初步学习了解了递变层理,一个递变层理,代表了一次火山喷发,数一数几个递变层理,也就很清晰了解到火山爆发的次数。

整5.png
 

5.导师结论Teacher evaluation

你的探究目标是如何判断火山喷发的次数,但你还描述了共轭节理。很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