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户登录
用户登录
课题名称 | 植物与岩石的关系 | 完成时间 | 2022.09.16 |
负责人姓名 | 庄梓杉 | 学 校 | 东风(建新)小学 |
年 级 | 四年级 | 课题导师 | 苏德辰老师 |
(以下部分请用正文宋体 小四,可配合图片) | |||
1.研究目的(Objective) | |||
由北京灵溪地质景观中奇特的树抱石现象出发,调查树抱石现象产生的原因及形成过程;总结归纳植物与岩石间的相互依存及阻碍作用。 | |||
2.研究方法(Methods) | |||
本研究性学习报告研究方法主要由两部分组成:1. 北京灵溪地质公园的现场研学过程中的实际野外调查,分小组讨论。2. 通过网上资料及相关文献查询,结合野外调查结果进行分析总结,给出对应结论。 | |||
3.关键数据和科学解释(Results) | |||
树抱石现象起始于树苗生长阶段,一开始树苗位于岩石下方。岩块为树苗提供遮荫并帮助树苗躲避洪水冲积,为树苗提供了良好的生长环境。但随着树苗不断生长,岩石从为其提供庇护的有利条件变为限制其生长的不利条件。植物根部沿着岩石缝隙生长,加大岩石缝隙促使其分裂,最终形成了灵溪地质中奇特的树抱石景观。通过查阅资料发现,树抱石现象并非灵溪地质的独特现象,在我国株洲神农谷国家森林公园、陕甘六盘山脉的关山等地区都存在类似的树抱石现象。 岩石分裂不仅由于植物的沿缝隙生长造成。在植物生长过程中,植物会分泌一些有机酸来加速岩石分解,岩石成分也会因此发生改变;另一方面植物落叶的堆积也会产生微生物和酸性物质,加速岩石的风化分解过程。但从整体而言,大量的林木植物生长宏观上有效缓解甚至组织了岩石的崩塌。在树抱石现象中,植物与岩石之间是既存在相互依存的互利阶段,也存在相互阻碍的不利阶段。 岩石经过长时间风化后形成了土壤。地表岩石一般是含有多种矿质营养元素的多相混合物,从岩石到土壤的形成,是在诸多因素多样化的配合下发生的漫长的过程,并伴随产生各种各样的成土作用类型和与之相适应的土壤类型。 岩石风化形成土壤过程 六盘山脉支脉关山树抱石
北京灵溪地质公园树抱石留影
通过这次北京灵溪地质公园的现场研学,我还学到很多地质知识, 苏老师在给大家讲解千奇百怪的地貌是怎样形成的,地貌年龄等。
勾起我好奇心的不仅是树抱石还有灵溪巨石——罗汉石、飞来石,苏老师带领大家仔细观察周边的环境,分析巨石是从何而来!
我们来到了岩墙边,岩墙是岩浆沿着断裂间的空隙侵入到围岩中冷却后形成的墙状地质体,有是也称为岩脉。现场拍下来的图片中浅色流纹岩(围岩)中间断层侵入、冷凝而成的暗色岩墙是辉绿岩墙。苏老师给大家讲解岩石的类型。
景区内的流纹质火山岩的出露面积比较大,我们周围所见的略显红色的浅色岩石多属此类。
景区内还有多处安山质火山角砾岩露头或由其构成的崩塌岩块。我们可以观察、测量、对比不同位置的火山角砾岩特征。
矿物质在地球上经历了怎样的历险变成了“宝石”!
山脚下我们大家在认真地听苏老师讲解,“共轭节理”是当外力作用于岩石超过其受力极限时,岩石就会发生破裂而形成缝隙,这缝隙在岩石上交叉成网络,从剖面上看,两组节理缝恰似字母“X”,因此也称它为X型节理。
我们小组与苏老师一起讨论学习,大家都在认真地思考着自己研究的课题向苏老师提问。
| |||
4 .结论(Conclusions) | |||
树抱石现象是植物生长过程中与岩石间相互依存及相互阻碍作用下最终导致的结果。一方面,植物初始生长阶段受到岩石庇护获得了优良的生长环境;另一方面,随着植物生长受到岩石阻碍,植物沿岩石缝隙生长,促使岩石分解,最终形成了奇特的树抱石现象。 | |||
5.导师结论(Teacher evaluation) | |||
1.作者对树抱石现象的形成过程做了非常精细的描述。下次景区更新解说牌子时,要充分吸收本文的描述内容。 2.作者显然描述了树抱石之外更多的内容。最值得称道的是结合查阅资料,知道树抱石现象并不是灵溪公园所独有,展示了一张六盘山的树抱石照片。这也是探究性学习更应该有的样子。非常好的一篇小论文。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