黔西南之旅:从古生物摇篮到大国重器(作者:孟宇凡 天津市第二十中学)

来源于:知识就是力量
发布时间:2025-08-15 14:34:10
    小字号

黔西南之旅:从古生物摇篮到大国重器

作者:孟宇凡  天津市第二十中学

        在升入初中的第一个暑假,我终于踏上了期待已久的贵州之行。
        贵州位于中国西南部高原山地,地势西高东低,高原与山地居多,据估计有125.8万座山头,也是中国唯一没有平原的省份。就连明代思想家王阳明都曾感叹“天下之山,萃于云贵”。
        第一天中午集合后,我们直奔贵州省地质博物馆。刚一进馆,我就被门口墙壁上巨大的海百合化石吸引住了——之前我从未想过海百合如此巨大!

        海百合和海星、海参、海胆同属棘皮类动物,最早在距今约5亿年前就已经出现,现存约700种。海百合是滤食动物,主要靠食用浮游生物生存,茎通常长2~3米,直径40~50厘米。图中的化石是由成百上千的海百合单体组合而成。
        除此之外,我们还参观了博物馆的镇馆之宝——梁氏关岭贵州鱼龙。

        鱼龙是中生代的一种海洋爬行动物,它们通过持续的演化,最终适应了广袤的海洋,能远洋巡游。鱼龙全身呈流线型、颈椎短,拥有形似“苞米”的鳍状肢,以及坚固的巩膜环(为防止鱼龙的眼睛在深海被挤压变形)。这就是我们第一天的主要行程。
        第二天一早,我们就向着“中国天眼”出发。 进入“中国天眼”之前,我们还要上交手机,老师说这叫“扔掉烦恼”。
        “中国天眼”,全称500米口径球面射电望远镜(Five-hundred-meter Aperture Spherical radio Telescope,简称FAST),是世界上最大的单口径射电望远镜。“中国天眼”的选址由南仁东先生带领团队从300多个洼坑中筛选而出,最终定在贵州平塘县克度镇的大窝凼洼地。“中国天眼”由4450块反射面板组成,每块面板仅厚1毫米,其整体面积达25万平方米,相当于30个标准足球场。
        第三天上午,我们在当地老师的带领下来到了泥凼石林保护区参观。
        石林中的石柱形状千奇百怪,但大多需要发挥想象力,不然可是和名字一点都不沾边!
        午饭后我们去离石林不远的山上挖掘化石。很可惜我的收获不多,但我依旧体验到了科考的乐趣!
        第四天可是我最期待的一天,我们要去贵州龙的故乡——绿荫村,寻找贵州龙的身影!我们最先来到贵州龙博物馆,可别小看这个博物馆,仅仅一个小展厅里就展示着上百件珍贵化石!在这里还见识到了真正的“用化石盖房子”,可真是“有化石任性”!

第五天我们来到了大名鼎鼎的关岭生物群。在这里,我的运气好多了,不仅发现了很多菊石和贝壳,甚至还有海百合的冠部!下午我们上了化石修复课,参观了关岭化石群原址保护馆,真的很震撼!

           

在贵州最后一天,我们一起游览了黄果树瀑布景区。景区共分为三部分:天星桥、陡坡塘和黄果树大瀑布。我在河中还发现了一种当地独有的鱼——宽鳍鱲(又名桃花鱼)。我还找到了自己的生辰石。

        晚餐我们品尝了当地特色的酸汤鱼,里面有种叫木姜子的调料,听说是酸汤鱼的灵魂(味道的确很有特色,没有姜那么呛人,还有一种淡淡的清香)。   
        这次贵州研学之旅让我不仅收获了化石、朋友和知识,更感受到中国一代代科学家坚持不懈、开拓创新、淡泊名利的精神。希望我们可以继承并发扬这些精神,为祖国的发展添砖加瓦!

责任编辑:李银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