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食图像识别与情感分析
作者:乔紫璇 学校:上海市静安区教育学院附属学校
摘要:随着人工智能技术的快速发展,美食图像识别与情感分析作为计算机视觉与情感计算交叉领域的重要研究方向,受到了学术界与产业界的广泛关注。本文提出了一种基于多模态深度学习的美食图像识别与情感分析模型,旨在通过融合图像与文本数据,实现对美食图像的精准识别与用户情感的深度分析。实验结果表明,该模型在多个公开数据集上均表现出优越的性能,该研究成果不仅为美食图像识别与情感分析领域提供了新的理论方法与技术解决方案,还为相关应用奠定了技术基础。未来,将进一步探索高效的多模态融合方法、细粒度的情感分析技术及模型的实时性与可解释性,以推动该领域的持续发展与应用落地。关键词:图像识别;情感分析;深度学习
1.引言
随着人工智能技术的迅猛发展,其在计算机视觉领域的应用日益广泛,尤其是在图像识别与分析方面取得了显著进展。美食图像识别与情感分析作为计算机视觉与情感计算交叉领域的一个重要研究方向,近年来受到学术界和产业界的广泛关注。美食不仅是人类日常生活的重要组成部分,更是文化与情感的载体。通过对美食图像的自动识别与情感分析,可为餐饮推荐、健康管理、文化传播等领域提供智能化解决方案,具有重要的理论价值与实践意义。
在技术层面,深度学习的兴起为图像识别任务带来了革命性突破。卷积神经网络(CNNs)等模型的广泛应用,使计算机能从海量图像数据中自动提取高层次特征,从而实现高精度的图像分类与识别。然而,尽管当前的美食图像识别技术在某些特定场景下已表现出较高的准确率,但其仍面临诸多挑战。例如,美食图像的多样性与复杂性(如光照变化、背景干扰、食材重叠等)使得识别难度显著增加;此外,现有模型在处理跨文化、跨地域的美食图像时,往往表现出泛化能力不足的问题。
情感分析作为自然语言处理(NLP)与计算机视觉的交叉领域,旨在通过分析用户生成的内容(如文本、图像等)来推断其情感状态。在美食领域,情感分析可帮助理解用户对特定美食的偏好与情感倾向,从而为个性化推荐与营销策略提供支持。然而,当前的情感分析技术主要依赖文本数据,而对图像数据的利用相对有限。尽管已有研究尝试将视觉特征与情感标签进行关联,但由于情感的主观性与多样性,如何从美食图像中准确提取情感信息仍是一个亟待解决的问题。
从应用角度来看,美食图像识别与情感分析技术的结合具有广泛的应用前景。例如,在智能餐饮推荐系统中,通过分析用户上传的美食图像及其情感反馈,可为用户提供更加个性化的菜品推荐;在健康管理领域,通过识别用户饮食图像并结合其情感状态,可帮助用户更好地管理饮食健康;在文化传播领域,美食图像的情感分析可为跨文化交流提供新的视角与工具。然而,现有技术在实际应用中仍存在诸多局限性,如对多模态数据(图像与文本)的融合能力不足、对用户个性化需求的适应性较差等。
综上所述,美食图像识别与情感分析作为一个新兴的研究方向,不仅具有重要的学术价值,还具有广泛的应用潜力。然而,当前技术在处理复杂场景、跨文化数据及多模态信息融合等方面仍存在显著缺陷。因此,深入研究美食图像识别与情感分析的关键技术,探索更加鲁棒、高效的算法模型,对推动该领域的发展具有重要意义。本文旨在通过对现有技术的系统梳理与创新改进,为美食图像识别与情感分析提供新的研究思路与方法,从而为相关领域的理论发展与实践应用贡献力量。
2.研究方法
2.1 模型总体概述
本节将介绍本文提出的美食图像识别与情感分析模型的总体框架与设计思路。该模型旨在通过融合多模态数据并利用深度学习技术,实现对美食图像的精准识别与情感分析。模型总体架构分为三个主要模块:图像特征提取模块、多模态融合模块和情感分析模块。
图像特征提取模块是模型的基础部分,主要任务是从输入的美食图像中提取高层次的特征表示。考虑到美食图像的复杂性与多样性,本模块采用了基于深度卷积神经网络的特征提取方法。具体而言,其选择了在图像分类任务中表现优异的预训练模型作为基础网络,并对其进行微调以适应美食图像的特点。为进一步提升特征提取的鲁棒性,本模块还引入了注意力机制。通过注意力机制,模型能自动聚焦图像中的关键区域,从而减少背景干扰对识别结果的影响。
多模态融合模块是模型的核心部分,其主要任务是将图像特征与文本特征进行有效融合,从而为情感分析提供更全面的输入。在美食图像识别与情感分析任务中,用户生成的文本数据往往包含丰富的情感信息,能够弥补图像数据在情感表达上的不足。因此,本模块设计了一种基于深度学习的多模态融合策略,能自动学习图像与文本间的关联。具体而言,本模块采用了双流网络架构,其中一条流用于处理图像数据,另一条流用于处理文本数据。对于文本数据,本模块使用了预训练的自然语言处理模型(如BERT、RoBERTa等)进行特征提取。在特征融合阶段,本模块采用了混合融合策略,即在早期融合阶段通过拼接或加权求和的方式将图像特征与文本特征进行初步融合;在晚期融合阶段,通过多层感知机(MLP)对融合后的特征进一步处理,以捕捉多模态数据间的复杂关系。
情感分析模块是模型的最终输出部分,其主要任务是基于融合后的多模态特征,推断用户对美食的情感倾向。本模块采用了多任务学习策略,能同时预测情感类别与情感强度。通过多任务学习,模型能更好地捕捉情感的多维度特性,从而提升情感分析的准确性。具体而言,本模块由两个子任务组成:情感分类任务和情感回归任务。情感分类任务采用Softmax函数输出情感类别的概率分布,情感回归任务则通过线性回归预测情感强度的连续值。为平衡两个子任务的训练过程,本模块引入了动态权重调整机制,能据任务的难度自动调整损失函数的权重。
2.2 模型优化
本文在模型设计上进行了多项优化,显著提升了模型的性能与实用性。本节将重点论述本模型所做的优化,具体包括图像特征提取的优化、多模态融合策略的改进、情感分析模块的增强。
在图像特征提取方面,现有方法大多采用单一的预训练卷积神经网络作为基础模型,虽然这些模型在通用图像分类任务中表现优异,但在处理美食图像时往往难以捕捉食材的细节特征与复杂的摆盘风格。为此,我们引入了多尺度特征融合机制,通过结合不同卷积层的特征图,能同时捕捉图像的局部细节与全局语义信息。具体而言,是采用了特征金字塔网络( FPN)结构,将低层特征与高层特征融合,从而提升模型对复杂美食图像的识别能力。为减少背景干扰对识别结果的影响,在图像特征提取模块中加入了注意力机制。通过自注意力模块,模型能自动聚焦图像中的关键区域,从而提升特征提取的鲁棒性。针对跨文化美食图像的识别问题,采用了迁移学习与领域自适应技术。通过在多个文化背景下的美食数据集上进行预训练,并结合对抗训练(Adversarial Training)方法,模型能更好地适应不同地区的饮食习惯与文化差异。
在多模态融合方面,现有方法大多采用简单的融合策略,难以充分挖掘图像与文本间的复杂关系。为此,我们提出了一种混合融合策略,结合早期融合与晚期融合的优点。在早期融合阶段,通过拼接与全连接层(Fully Connected Layer)将图像特征与文本特征进行初步融合;在晚期融合阶段,通过门控机制(Gating Mechanism)动态调整不同模态的权重,从而提升融合效果。同时为了进一步挖掘图像与文本间的关联,引入了跨模态注意力机制(Cross-Modal Attention)。该机制能自动学习图像特征与文本特征间的交互关系,从而生成更具判别性的融合特征。
在情感分析方面,现有方法大多采用单一任务学习策略,难以同时捕捉情感类别与情感强度的多维度特性。我们采用了多任务学习框架,能同时预测情感类别与情感强度。通过共享底层特征表示,模型能更好地捕捉情感的多维度特性,从而提升情感分析的准确性。为了平衡情感分类任务与情感回归任务的训练过程,引入了动态权重调整机制。该机制能据任务的难度自动调整损失函数的权重,从而避免某一任务主导训练过程。针对情感强度预测任务,则采用了基于高斯分布的回归方法,能更好地处理情感强度的连续值预测问题。此外,还引入了情感词典(Sentiment Lexicon)作为辅助信息,进一步提升情感强度预测的准确性。
2.3 损失函数设计
损失函数是模型训练过程中的核心组成部分,它直接决定了模型的优化目标与性能表现。在美食图像识别与情感分析任务中,由于需要同时处理分类任务(情感类别预测)和回归任务(情感强度预测),传统的单一损失函数难以满足多任务学习的需求。为此,我们用了一种复合损失函数,能同时优化情感分类与情感回归任务。损失函数如公式所示:
其中,ɑ为分类任务的权重,用于平衡分类任务与回归任务的贡献;Lcls为情感分类任务的加权交叉熵损失;Lreg为情感回归任务的均方误差损失。为进一步提升模型的性能,还引入了动态权重调整机制。具体而言,ɑ的值会据两个任务的训练进度动态调整。在训练初期,模型更关注分类任务,因此ɑ的值较大;在训练后期,模型更关注回归任务的阶段,ɑ的值则会逐渐减小。 3.实验与分析
3.1 数据集

Food-101数据集部分图像展示
在美食图像识别与情感分析任务中,数据集的质量和多样性对模型性能至关重要。本研究采用多个公开美食图像数据集,并结合社交媒体平台上的美食评论数据,以支持图像分类和情感分析任务。本研究主要使用Food-101和 Yelp美食评论数据集。Food-101主要包含101类美食,每类1000张图像,共计101,000张高质量食物图像。该数据集已被广泛用于美食分类任务,其中包含不同光照、角度、背景等场景的图片,能提高模型的泛化能力。Yelp美食评论数据集主要包含用户对餐厅及其菜品的评价文本,部分数据附带图片,可用于训练图像与文本联合分析的模型。本研究从该数据集中提取美食相关评论,并结合图像进行情感标注。 3.2 实验设置
本文的所有实验都在高性能计算环境中完成,具体配置如表4-1所示,包括Ubuntu 20.04.6操作系统、Intel i7-13900 CPU、NVIDIA Tesla V100、64GB内存及CUDA 11.8的支持。此外,实验使用Python 3.8和Pytorch 2.1.3框架,为模型的训练和测试提供了稳定的运行环境。
模型的超参数设置如表4-2所示。优化器使用Adam,以其结合动量方法和自适应学习率的特性,加速模型的训练过程。学习率初值为0.001,动量参数设置为0.9,以帮助模型在优化过程中更快收敛并减少震荡。为防止过拟合,权重衰减设置为1e-5,采用L2正则化策略。此外,批量大小设置为4,以平衡训练效率和内存使用。
表 4-1 实验环境配置表

表 4-2 实验超参数设置

3.3 算法评价指标 在实验中,采用了准确率和均方误差两个指标评估模型的性能。这两个指标从不同角度反映了模型在图像识别、情感分类与情感回归任务中的表现。以下对这两个算法评价指标进行简要介绍。
准确率是最常用的分类任务评价指标之一,用于衡量模型预测正确的比例,其定义为:
其中,TP(True Positive)预测为正类且真实为正类的样本数;TN(True Negative)预测为负类且真实为负类的样本数;FP(False Positive)预测为正类但真实为负类的样本数;FN(False Negative)预测为负类但真实为正类的样本数。 均方误差(MSE)是回归任务中常用的评价指标,衡量模型预测值与真实值间的平均平方误差。其计算公式为:
其中,Si为第i个样本的真实情感强度,
为模型预测的情感强度,N为样本数量。
3.4 实验结果
表 4-3 本文方法与对比方法在Food-101和Yelp Food Dataset上的实验结果

从实验结果可以看出,本模型在Food-101数据集上的图像识别准确率达到了90.5%,显著优于ResNet-50、BERT+ResNet和MMF。这表明本模型引入的多尺度特征融合与注意力机制能有效提升图像识别的性能。在情感分类任务中,本模型在Yelp Food Dataset上的分类准确率为81.7%,高于BERT+ResNet(78.4%)和MMF(79.1%)。这主要得益于本模型提出的多模态融合策略与跨模态注意力机制,能更好地挖掘图像与文本之间的关联。在情感回归任务中,本模型在Yelp Food Dataset上的MSE为0.38,低于BERT+ResNet和MMF。这表明本模型采用的基于高斯分布的回归方法与动态权重调整机制能有效提升情感强度预测的准确性。 通过实验验证,我们提出的美食图像识别与情感分析模型在图像识别、情感分类与情感回归任务中均表现出优越性能。实验结果表明,我们在图像特征提取、多模态融合、情感分析及训练过程等方面的优化设计是有效的,为美食图像识别与情感分析领域提供了新的解决方案。
4.总结与展望
本文围绕美食图像识别与情感分析这一新兴研究方向,提出了一种基于多模态深度学习的新型模型。通过对图像特征提取、多模态融合、情感分析及训练过程的优化设计,本模型在公开数据集上展现了优越的性能。具体而言,首先引入了多尺度特征融合与注意力机制,显著提升了模型对复杂美食图像的识别能力,提出了一种混合融合策略,结合了早期融合与晚期融合的优点,并通过跨模态注意力机制进一步挖掘图像与文本间的关联。实验结果表明,该策略能有效提升多模态数据的融合效果。此外,采用了多任务学习框架,能同时预测情感类别与情感强度。通过动态权重调整机制与基于高斯分布的回归方法,模型在情感分析任务中的表现显著优于现有模型。在模型的训练过程中还设计了复合损失函数,并结合动态学习率衰减与正则化技术,进一步提升了模型的收敛速度与泛化能力。
通过实验验证,本模型在图像识别准确率、情感分类准确率与情感回归MSE等指标上均优于现有模型。为美食图像识别与情感分析领域提供了新的研究思路与方法,同时也为相关应用提供了技术支持。
尽管本研究在美食图像识别与情感分析领域取得了一定进展,但仍有许多问题值得进一步探索。当前的多模态融合策略虽取得了一定效果,但在处理大规模数据时仍存在计算复杂度高、融合效率低的问题。未来可探索更高效的多模态融合方法,如图像与文本的联合嵌入(Joint Embedding)技术,以进一步提升模型的性能。在情感分析的细粒度研究方面,当前的情感分析任务主要集中于情感类别与情感强度预测,未来可进一步探索细粒度的情感分析,如情感原因分析、情感演化分析等。这些研究能帮助更深入地理解用户的情感状态与行为动机。在实际应用中,模型的实时性与可解释性是影响其可用性的重要因素。未来可研究轻量化模型设计与可解释性人工智能技术,以提升模型的实时性与用户信任度。除了图像与文本数据,未来还可探索其他模态数据在美食图像识别与情感分析中的应用。通过融合更多模态的数据,可进一步提升模型的性能与应用范围。最后是数据隐私与伦理问题,未来在研究美食图像识别与情感分析技术的同时,还需关注用户数据的隐私保护与伦理规范,确保技术的健康发展。
5.收获与成长
这次的研究经历是一次特别有意义的学习和成长过程!虽然我现在是初中生,但通过参与这个关于美食图像识别与情感分析的项目,我学到了很多新知识,也收获了很多宝贵的经验。这是我第一次接触人工智能和深度学习这些听起来很高大上的概念。虽然一开始觉得有点难,但通过老师的指导和自己的努力,我慢慢理解了图像识别、情感分析这些技术的原理。比如,我知道了卷积神经网络(CNN)是怎么从图片中提取特征的,也明白了多模态融合是怎么把图片和文字结合起来分析的。这些知识让我对人工智能有了更深的认识,也让我对未来的学习充满了兴趣。
在研究过程中,我遇到了很多困难,我觉得自己只是一个初中生,怎么可能完成这么复杂的研究呢?比如,刚开始,模型总是识别错一些美食图片,特别是那些看起来很相似的菜。后来,我学会了用数据增强和注意力机制来改进模型,效果真的好了很多!这让我明白,遇到问题不要害怕,只要肯动脑筋、多尝试,总能找到解决办法。通过这次研究,我对人工智能和计算机科学产生了浓厚的兴趣。我发现,原来科技可以这么有趣,也可以这么有用!未来,我想继续学习这方面的知识,也许有一天,我也能开发出帮助更多人的智能应用。研究过程并不是一帆风顺的,有时候模型的效果不好,或者代码出错了,我会觉得很沮丧。但每次我都会告诉自己,不要放弃,再试一次。慢慢地,我学会了耐心和坚持,也明白了做任何事情都需要付出努力和时间。
总的来说,这次研究不仅让我学到了很多新知识,还让我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成长了。我变得更加自信,也更加热爱学习了。虽然我现在还小,但这次经历让我相信,只要努力,我也可以做出有意义的事情!未来,我会继续努力学习,探索更多有趣的知识,也希望有一天能用科技让世界变得更美好! 
责任编辑:李银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