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车提醒装置——车载报警器(作者:伍洲正 闵行区航华第二小学)

来源于:知识就是力量
发布时间:2025-08-26 10:10:26
    小字号

电车提醒装置——车载报警器

作者:伍洲正(闵行区航华第二小学) 

        一、发现问题与思考解决方案
        2025年1月的一天,我放学回家时,看到妈妈走路一瘸一拐,膝盖上有一道醒目的伤,可把我心疼坏了!妈妈说是被一辆闯红灯还骑得飞快的电瓶车撞到了,看着妈妈疼得眉头紧皱,我的心像被紧紧揪住。爸爸说这属于“交通事故”,还帮我用电脑查询相关信息。这一查,我惊讶地发现:此类事件竟然如此之多!尤其是一些刚学会骑车的新手,他们对车辆操控还不熟悉;还有像外卖员这类着急赶时间的人群,骑车时超速、看手机,甚至忘记握紧车把手!这些行为不仅危及自己安全,还可能伤害无辜的行人。
        晚上睡觉时,我一直在想:如果电瓶车能像我的玩具小车一样,快撞到东西时发出“滴滴”的提醒声,或者能告诉骑车人“小心一点”,妈妈是不是就不会受伤了? 老师曾教导我们,发现问题就要积极寻找解决办法。于是,我下定决心:要当个“安全小卫士”,发明一个能帮助大家避免碰撞的小装置,减少交通事故的发生!    
        在学校和老师讨论后,我精心设计了一份小问卷,内容包括:您认为电瓶车有哪些危险行为?为什么容易撞到人?您觉得哪些功能能有帮助?放学后,我鼓起勇气在小区门口向取快递的居民和保安伯伯进行调查。虽然有点害羞,但一想到是为了大家的安全,我就充满了动力。通过调查,我还注意到外卖骑手常把手机架在车头,大家也抱怨这些车“嗖地一下就窜出来”。
        经过约两周的调查,我将问卷结果整理成了彩色图表。结果令人震惊:高达87.5%的人认为危险驾驶(如超速、分心、不握紧把手等)是电瓶车事故的主因!同样比例的人相信我的发明能有效解决这一问题!这让我信心倍增,决定设计一个会报警的提醒装置,并命名为“电车提醒装置——车载报警器”。

 

        二、设计与制作和测试与优化
        基于调查结果,我开始认真设计“车载报警器”,针对调查中发现的三大问题逐一解决。
        一是新手驾驶员对安全距离感知不足,对刹车距离不敏感。比如在小区窄路或拥堵路段,前车突然减速时,后车驾驶员常因反应不及时而追尾。我计划使用超声波传感器监测前方距离,当车辆过于接近时提醒驾驶员减速。
        二是危险驾驶行为缺乏即时干预。87.5%的受访者指出超速、分心、单手骑车是事故主因。我也曾亲眼看到外卖员边骑车边看手机,手并未握紧车把。因此,我计划在车把上安装压力传感器,检测到手离开时即发出警报。
        三是倒车场景的被动风险。比如一些加装了大车筐的车辆会遮挡视线,夜间尤其危险。我想到通过语音提示,倒车时发出 “倒车请注意!”,提醒后面的人小心。
        我满心欢喜地按照思路把电路图画出来,拿给老师看。老师肯定了我的想法,夸赞我能聚焦实际问题,但也提醒我注意传感器的实际安装位置的合理性及可靠性;并联电路的思路是准确的,但是用电器过多,需要简化。这让我意识到,设计不只是简单地画图,还得考虑如何把它做出来、装上去,并且能实际使用。
        接下来我开始动手制作,把图纸上的设计变成实物。经过与老师讨论,我决定采用集成模块来简化电路中的用电器。我将超声波传感器、薄膜压力传感器、蜂鸣器、语音模块等连接到集成主控板上,并按功能编写好程序,满怀期待地接通电源——结果一点反应都没有!当时真是有点沮丧。还好爸爸陪我一起检查:发现一个导线的接触点松了,另一处单头杜邦导线的正负极反了。我赶紧调整电路并再次通电,当听到“请注意前方有车辆”的语音清晰响起时,那种成功的喜悦简直难以形容!
        初步成功后,最重要的测试阶段来临。我把装置安装在邻居王阿姨新买的电瓶车上,第一次路试就发现一个问题:设定的5米预警距离在小区里显得过于敏感了,稍微靠近路边停着的车就会频繁报警,反而干扰骑行;王阿姨作为新手,对减速和刹车的判断不太准确,也存在安全隐患。妈妈带我找了更多邻居帮忙测试,我们又发现不少问题:把手握持检测也太灵敏,偶尔的颠簸也会报警;倒车提示音音量较大,晚上会不会扰民?夜间亮度不够,如果加个闪烁灯就更令人安心了;还有环境适应方面的小问题:下雨天时,传感器有点“犯迷糊”,总是误报警。
        根据邻居们的反馈,我对传感器的参数进行了细致调整,并反复调试,最终完善了我的作品。
        功能一:距离检测并分级预警。在车头安装超声波传感器,它每0.2秒发出一次声波,像蝙蝠回声定位一样,通过计算声波反射回的时间来判断障碍物的距离。连接的主板会实时处理这些数据:如果连续三次检测到4米内有障碍物,它会用语音提醒“请注意前方有车辆!”;要是距离降至1米,比如急刹车时,语音会立刻变为急促的警报“前方车辆仅1米,请保持安全距离!”,就算周围环境很吵也能听见。这样一来,司机就有足够的时间刹车,避免撞车事故啦!为了让它更精准,我在程序里设置了0.5秒的延迟,避免树叶、塑料袋等飘过物造成误报;我还换用了防水等级更高的传感器,即使狂风暴雨,它也能坚守岗位。​
        功能二:把手检测预警。在车把两侧各安装一个薄膜压力传感器,就像给车把装上 “触觉神经”。只要手没握紧,程序就会启动双重检测:如果单侧把手压力消失超过 5 秒,装置会立刻发出“嘟嘟”的警报声,提醒驾驶者握紧把手,目视前方!这个功能能及时制止危险驾驶行为。为防止颠簸时手短暂离开车把的误报,我还加了个“过滤”功能,忽略1秒内的压力波动。
        功能三:倒车提醒。我在左侧把手上安装了一个防水按钮,雨天也能用,按钮连接到播放芯片。倒车时按下按钮,会发出“倒车请注意”的提示音,15米内清楚可闻;同时伴有LED灯闪烁。这样倒车时,周围的人能及时注意到,减少盲区风险。另外,为了让警报声清楚而不刺耳,还能通过噪声认证,我改用专业音效库替代蜂鸣器;我还增加了“夜间静音模式”,晚上10点到早上6点关闭语音提示,仅保留灯光警示,既保障安全又不扰民。    
        我希望我的“安全小卫士”能让更多人看到,于是参加了全球发明大会。因为不能带着一辆电瓶车参赛,我把装置安装到一个模拟车把上,并设计了一个外壳将线路隐藏起来。为节约成本并体现环保,外壳采用结实的旧快递纸盒裁剪粘合而成,外面用醒目的红绿两色装饰,既美观又实用。

制作过程图          

程序截图                              作品原型图

        三、小结与展望
        根据新闻报道,电瓶车肇事导致的交通事故占城市道路事故总量的10%,外卖骑手、快递员等职业骑行者事故率是普通用户的2.8倍。我国电瓶车用户已超过4亿,骑行安全问题不容忽视!我的作品可为新手提供安全车距提醒,对职业骑行者的危险驾驶行为进行及时干预,为倒车和夜间视线不良提供安全保障,从而降低相关事故风险。整个装置成本低廉,采用常见电子元件,不会让电瓶车成本明显增加。未来,我还想加入太阳能电池,让它更环保!希望我的设计能帮到更多电瓶车骑行者,让城市道路更安全。
        制作这个作品的过程中,我学会了连接电路、使用传感器和编程,虽然目前只是基础水平。更重要的是,我学会了如何发现问题、通过调查验证需求、设计解决方案、动手制作原型、不断测试并根据反馈改进它。过程中我遇到不少困难,如电路连接不畅、程序逻辑错误等,最难的还是测试结果不理想。尤其是传感器准确性问题,一次次调试失败极大打击了我的信心,险些放弃。还好有爸爸妈妈的鼓励和老师的帮助,一次次失败后终于成功了! 
        这次经历让我觉得,运用所学知识和双手去解决实际问题,是一件既有趣又有意义的事情。我的作品不仅是一个智能装置,更是一位守护生命的爱心伙伴。它用科技让驾驶更安全,让社区更和谐!
责任编辑:李银慧